戶外寫作激發創意 老師推介3 套親子圖書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6/03/30 17:08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8

分享:

分享:

去年5月,移動學校在港島柏架山上上課,小學生自由學爬樹。

寫作是表達情感的方法,但限於學校作文功課太過規格化,窒礙港童透過文字抒發,進而害怕作文。退休中學中文科老師輕風因而開拓「移動學校」寫作課,讓孩子走入大自然,邊走邊觀察邊討論,也不限時寫作。

輕風 (丘逸源) 來自台灣,在成功大學讀中文系,本身也愛作詩。她強調小朋友人人是小詩人,主張家長多用詩伴讀。

詩情畫意能引起無限想像,另外作文要鼓勵,並且要多示範。

小詩人在山上觀察。

她曾在小學小一任教了 100 堂「詩意散步」課,教兒童戶外隨筆,畫公仔作小書,把小書再變成童詩。「小一孩子說出來的意念都是零碎、斷續,但新詩便是這風格,沒有規則,是孩子最喜歡的語言。」

有一位學生上了兩節課,便創作了有趣的作品:

我看見圓形的東西

大風吹不走

雨水打不鬆

是菠蘿?是石頭?

懂字不多的孩子由畫畫開始創作。

她後來開作文班,學生中不少是男生,遇過有 9 歲的男仔因思考較慢,加上小學老師沒時間個別引導他作文,平時上中文堂做閱讀理解功課但求完成,只填標準答案,慢慢便對中文感乏味。

他引發我要做『移動學校』,想證明人人只要有好土壤,都可以創作。

移動學校以山上作教室,限制少,前半部讓孩子玩夠、問夠、看夠;然後再創作。

我們在柏架山上野餐、玩爬樹,到了一個有感覺的地方,大家便閉上眼,聽我即興作首詩。最後一起聊天,把大家的點子互相激盪。他們先不用寫字,而在圓形畫紙畫畫,最後做聊天式討論。

兩天後再交功課,她也不太介懷寫錯字,卻見到不少原本討厭作文的男孩子,交來的遊記內容都很豐富,字數也比學校要求的更多。

課程由動入靜,一起討論很重要。

「移動學校」可讓家長陪同,以一對三比例照顧孩子。她笑謂至今在不同山徑舉行了 3 次,每次都叫家長離遠觀察,不要介入。「我在小學教授新詩,有時老師要管好秩序,倒讓孩子不能暢所欲言。我覺得大人要偶爾放鬆、少管為上,作詩本來便要自由自在,故我請家長站遠一些。」

移動學校

地點:大埔松仔園

日期:4 月 3 日 9:30am-5:30pm

查詢:9828 0619 (輕風文學)

小朋友都會有一個身分,有偵探和記者,用筆記記下見聞。

同時老師推介給 3 歲以上,可由親子共讀或孩子自己讀的好書。

《我會自己讀》

作者:吳敏而(認知心理學家)
 

出版:朗智思維科技

共 8 本小故事套裝書,如《小鴨鴨去散步》、《阿寶在哪裡?》。每一幅插圖帶來更多詮釋的角度,幫助孩子理解文字深一層的意義。小書最後兩頁都有活動建議,如戲劇表演、學習解決問題、認識不同的詞語片語或生活小常識等等,適合幼兒自行閱讀,培養自學能力。

伴讀小貼士:家長陪幼兒讀,進而引導 5 至 6 歲孩子探索思考,鼓勵提問,並設計自己的冒險小故事。如閱讀完《小鴨鴨去散步》,低小家長可跟隨孩子的步伐聊天分享對「可怕」的想法,引導孩子嘗試用勇氣、信心去克服可怕,從而親子共同寫寫畫畫一首可怕的小詩。 

輕風推介這兩個詩集系列。

《無限的天空》

作者/譯者:林武憲、吳敏而
出版:朗智思維科技

共3個主題的套裝書《心窗》、《秋天的信》、《陽光》,在武憲的童詩裏,家是生命的核心:兒童回家,鴿子回家,白雲回家,小雨點回家,鞋子也回家。《心窗》中提供了很多觀點進行創意思考的例子;《秋天的信》大量運用比喻,搭建思想的橋;《陽光》裏的愛心,詩意中體現出關懷性思考。

伴讀小貼士:家長可選取可愛的小詩,作大量猜詩謎的活動;或可大聲朗讀給孩子聽,讓孩子能夠聽出情感的字詞及鼓勵孩子模仿朗讀。

《給孩子的詩》

出版:中文大學出版社
詩人北島以父親的身份、為孩子精挑細選心目中最適合誦讀的短詩,詩集收錄 57 名中外詩人風格的 101 首詩作,適合高小以上孩子。

伴讀小貼士:每天朗讀一首,一個月可完成 30 首中文詩,家長可給予蓋印獎勵,或每周選一首有趣的詩,讓孩子打在電腦上,然後列印出來。

 

北島的《給孩子的詩》
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 記者